Feb-02-19

譯者訪談:中日譯者林詠純談翻譯《地方創生最前線》

現在有越來越多人選擇從都市回到自己的家鄉,希望為地方找到新的活力和經濟模式,因此產生了「地方創生」(Placemaking)一詞。這次我們訪談了譯作非常豐富且領域跨度很大的日文譯者林詠純,如果你在書店時稍微注意一下,隨時都有可能看到詠純翻譯的書。


問:「地方創生」這個詞最近很紅,我搜尋了發現不少相關書籍上市。可以說說這本大概的內容嗎?

答:最近各國都因為都市化、少子化的關係,人口都往大都市集中,一些位在偏遠地區的小鎮漸漸變得「又老又窮」,所以他們會開始與一些設計師、新創企業合作,執行一些可以活化地方的創意計畫,吸引人潮前來,帶動人口回流,而本書介紹的就是各國的地方創生案例,像是義大利的分散型旅館、葡萄牙的山賊村、愛爾蘭的美食漁港,甚至還有台中的中區再生基地。

而這本書最寶貴的部分是,所有的案例都是大學教授或研究人員親自造訪當地所寫出的調查報告,所以內容紮實有料,但又不至於太過學術,讀起來很像自己也到當地進行一趟深入旅行。


問:相較於英文書,很多日文書讀起來的感覺像散文,比較輕,就算是商業領域也是。但這本很特別的是,它讀起來很紮實,每讀過一個案例就覺得對那個地方有更深入了解。你翻譯時對這本書有什麼特殊的感受嗎?

答:其實日文書的目標讀者群分得很清楚,就我的理解,那些讀起來比較輕的日文書,主要的目標讀者是通勤族,所以每個章節篇幅都小,方便快速理解,也比較容易隨時中斷。

這本書感覺上比較像是給從事這方面領域的研究者讀的,雖然可以感覺到寫這本書的教授們很努力想讓文章讀起來不要那麼嚴肅,但基本上仍然比較像是研究報告,作者群也比較不習慣撰寫面對一般讀這的文章。譬如原文有些部分,滿滿一整頁都沒有分段,拆解起來頗為吃力。但這樣的紮實感也正是本書的魅力。

  

問:你是我非常佩服的譯者,你翻譯的書領域跨度很大,有很通俗的日常生活實用書,也有學術性非常強的社科歷史書,就連這本書裡面的案例本身跨度都很大。一下子是義大利的分散式旅館,一下是芬蘭的林業,一下又是台灣的案例,每個都很不一樣。你翻譯時,有感覺到這本書哪裡比較難處理嗎?

答:這樣說實在太不好意思了,我一開始只是不挑工作而已,這句話是真的,不是謙虛。剛出道的時候,有案子就很感謝了,所以幾乎是來者不拒,所以久了就變這樣了吧。

這本書比較難處理的,一部分是上面提到的段落問題,這些教授們不擅長寫面對一般讀者的文章,所以常常有幾十個字沒標點符號或不分段落之類的情形,拆解起來比較辛苦一點。

再來就是本書使用的外國地名與外來語名詞比較冷門,很多都無法從片假名查出原文,必須去書中提到的單位的網站直接找到原文(可能是義大利文或芬蘭文之類的),再從原文翻譯成中文,這個部份查起來也很費了一番苦心,而提到台灣的部份我想很多讀者說不定比我熟,翻譯的時候也是戰戰兢兢的。

還好這本書有找蘇睿弼教授審定,像這種專業的書,如果有專業的老師幫忙審定,翻譯的時候也可以比較放心一點,因為有些專業術語在網路上會一次查到好幾種說法,身為非專業領域的人實在無法判斷該用哪一個,而有時候作者也會寫錯,能有老師幫忙看其實是最好的。

   

問:你如何踏入翻譯這一行?

答:我小時候很討厭早起出門,一直夢想能夠找個在家裡接案的工作。後來對設計有興趣,去日本念了平面設計,不過發現自己在這方面似乎天份比較低一點。在日本唸書的時候也接了一些平面設計和翻譯的案子來做,翻譯的案子似乎做得好一點,也比較容易接到,做著做著也做出興趣來。

做久了會發現,翻譯其實跟運動也蠻像的,投入心力就會有回報,做了這些年下來,可以感受到自己不斷的進步,我想我喜歡的應該是這種腳踏實地的感覺吧。

  

問:就我所知你一整年都有案子,是許多譯者希望可以達到的程度。你覺得身為譯者,哪些環節很重要?專業、態度、好奇心或其他?

答:其實也不算是一整年都有案子,一次大約只能排到三、四個月後,所以也是蠻兢兢業業的。

我還沒開始當專職翻譯的時候,曾經聽過一個演講,講者業主重視的要素有三項,分別是能力、準時、態度,三項當中只要有其中兩項特別出色,基本上就不需要擔心案子的問題。我仔細想想,自己其實在能力方面頂多就是中規中矩,所以就朝著準時與態度良好下手。

其實現在案子多了要維持準時有點困難,不過我會想辦法不要拖延到出版進度,譬如跟編輯商量分批交稿之類的,盡量不要耽誤到編輯進度,畢竟出版也好,網頁也好、文宣品也好,多數情況下翻譯都不是最終成果,交出譯稿之後還有許多工作要做,所以我想溝通、協調、妥協的能力都是很重要的。

  

問:Termsoup 剛推出時你就使用了,你對科技很有興趣嗎?或是對提高生產力有興趣?你會建議譯者如何看待科技,包括機器翻譯?

答: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嘛,所以我對於使用各種工具來提高生產能力還蠻有興趣的,畢竟翻譯是一個很吃時間的工作,能夠節省時間就能為自己創造更高的產值。

我知道機器翻譯在譯者圈裡面是很熱門的話題,大家都很擔心自己的工作會被機器取代,但關於這點我自己倒是還蠻樂觀的,我覺得翻譯牽涉到很多對於文化背景還有語境之類的了解,每個人對字彙的選擇、句子的排序也不一樣,這些都是機器很難取代的。

譬如我在日本水行俠的預告片裡看到,有個人想要諷刺水行俠,說他是「fish boy」,水行俠則回他「我是 fish man」,預告片裡將「fish boy」翻譯成「魚男」,「fish man」翻譯成「海男」,只看字面會覺得這樣的翻譯不精準,但其實了解文化背景的話,就會覺得非常到位。「海男」在日文裡給人的就是粗曠、豪邁之類的感受,「魚男」就顯得小家子氣一點,我覺得機器翻譯很難做到如此精細。

所以對我來說,機器翻譯是個非常棒的工具,像我在翻譯這本書的時候,面對的其實不只是日文,還有義大利文、加泰隆尼亞文、葡萄牙文……等等,而且經常需要參考使用這些語文的網站,有機器翻譯我至少可以大致抓到這個字在這個語言裡的意思、網站的內容等等。譬如我在書裡遇到一個片假名,是作者根據發音自己做的音譯(我猜作者其實也不是很了解這個字的意思),但中文如果跟著用音譯就會非常怪,所以我只好自己從網頁裡去找到這個發音的字,再對照機器翻譯,最後才好不容易查出了意思。所以我在翻譯這本書時,非常感謝機器翻譯的存在。

  

問:身為 Termsoup 早期使用者,你覺得它在「地方創生」這本書,或你翻譯時的協助是什麼?

答:就像我前面說的,這本書裡有很多需要查詢的片假名,以前我都要自己一個個打出來或複製起來才能查,但使用 Termsoup 我只要反白就行了,雖然一個字節省的時間或許不多,但我在查詢的時候不需要完全跳出原文,可以讓我的思緒比較連貫,減少必須一直中斷查字的煩躁感,對於翻譯的續航力很有幫助。而且查好的字可以建立字庫,之後再遇到這個字就會自動出現翻譯,不需要再回去找之前查過的字,也不必擔心忘記之前已經查過,又給了不同的譯名,造成譯名前後不一致。

另外就是這本書的作者句子不好拆解,看一整頁幾乎沒有分段的原文其實蠻累的,但 Termsoup 有自動斷句的功能,讀起來就會順暢很多。

雖然都是一些小地方,但很多小地方累積起來,就大大的改變了翻譯的順暢度,不只節省時間,精神上也比較輕鬆。尤其這種名詞多的書,更能展現 Termsoup 的強大!

職涯 翻譯

Author

Joanne Chou

Joanne is a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or, a UI/UX designer, and the co-founder of Terms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