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03-20

「機翻味」哪裡來?談機器翻譯、譯後編輯與母語能力

講到機器翻譯,許多人馬上聯想到 Google 翻譯。Google 翻譯屬於通用型機器翻譯,它的準確度在機器翻譯裡算很高,商業上也很成功,已經成為機器翻譯的代名詞。不過,還有幾個機器翻譯雖不為大眾熟悉,但在譯者圈很有名。例如若歐語系互譯,DeepL Translator 的品質明顯勝過 Google;若是英翻中,台灣許多譯者認為中國的有道翻譯品質最好。

有一位譯者問我:「翻譯過程中,譯者可否使用機器翻譯作為參考輔助、甚至是譯後編輯?大多數譯者會這樣做嗎?」這位譯者之所以這樣問,是因為他覺得若先參考過機器翻譯後再自行翻譯,會不由自主翻出和機器很相似的句子。


...


部分領域有越來越多譯後編輯


就我所知,在部分領域裡譯後編輯越來越普遍。有譯者也並不排斥譯後編輯,只要機器翻譯的品質尚可接受,加上價格沒有打太多折,還是有譯者會接這類案子。也有人機構專門訓練供特定領域使用的機器翻譯,例如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WIPO)開發了專利使用的機器翻譯 WIPO Translate,香港恒生大學正在開發金融文件的機器翻譯 IPOTranslate,預計兩年內問世。這些內容通常有固定的翻譯與寫作模式,對於機器翻譯的接受度也比較高。

此外,有越來越多人認為機器翻譯終將成為常態。去年我參加美國譯者協會六十週年年會時,會場上有幾個人不約而同告訴我,協會近五年來對機器翻譯的態度有很大改變。五年前,在這裡講機器翻譯被視為洪水猛獸或大逆不道。如今,大家已經能夠接受機器翻譯就在你我身邊的現況了。

歐美知名譯者 Jost Zetzsche 最近在他的推特分享他近期對機器翻的看法,其中一點是他強調譯後編輯不見得是譯者和機器翻譯合作的最好方法,人類譯者與機器翻譯應該還有其他合作方式。機器翻譯目前之所以仍被詬病,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它只給一個結果,譯者只能接受那個結果,然後採用事後編輯(補救)的方式處理它。Jost 認為,我們還可以用更多元的方式使用機器翻譯,例如多個機器翻譯同時運作、只擷取機器翻譯的一部分、用你的術語庫或詞彙修正機器翻譯、用你的翻譯記憶為機器翻譯評分、或把語音辨識和機器翻譯搭配使用等。

本地化產業沒有那麼排斥機器翻譯,不過如果是出版社,大概 95% 以上都排斥機器翻譯。一位譯者和我說,他合作的編輯打算在合約裡明文規定譯者不得使用機器翻譯,因為他越來越常看到譯者交出有「機翻味」的稿子。既然談到機翻味,我就分享一下我對這件事的看法。


...


「老天鵝,好濃的機翻味!」


我個人認為,除非有明確證據指出譯者使用機器翻譯,否則很難說有機翻味的稿子,一定是譯者用譯後編輯做出來的。實際上,有一位出版社編輯曾和我分享,他收過一份他確定不是用機器翻譯完成的稿子,「因為那份稿子雖然有機器翻譯的味道,但實際上翻得比 Google 翻譯還差」,他說。因此,他認為交稿的人並沒有用機器翻譯,但程度不如機器翻譯。

如果這位編輯說的是對的,那麼一個沒有用機器翻譯卻有機翻味的譯文到底是怎麼來的?簡單來說,我認為是大環境使然。現在有很多網路文章的品質實在不太好,有些媒體的稿子並非自己產出,而是從他處取得或購得。有些稿子一開始就有濃濃的翻譯味,媒體取得後又只把簡體改成繁體,然後稍微改一下就刊出,裡面的用語和行文品質都很差。當這類文章越來越多時,長期下來一定會影響大眾的寫作能力。除非有意識地自我提醒,否則多少會習慣流行用語。

例如,我寧可寫「打開面板開始翻譯」或「打開面板翻譯」(我知道「以」聽起來不太白話),但現在我看到越來越多的是「打開面板進行翻譯」。就我從小學中文的經驗來說,「翻譯」可以直接當動詞,所以聽到動詞的前面再放一個動詞「進行」,會讓我渾身不自在。我對「進行+動詞」的句型非常警覺,甚至覺得這種句子有濃濃的機翻味,但現在這類句子很多,我不能憑自己的主觀感覺就認定譯者是否用了機器翻譯。但說實在的,這還是我有警覺的句型,若我用了自己沒有警覺但別人覺得像機翻的句型,他是不是也會懷疑我用機器翻譯?

說到底,我認為機器翻譯終究會走到翻譯舞台的中間。即使它不是主角,也會是個重要且不可或缺的配角。所以,排斥它不如學習判斷它的好壞,讓它變好並為人所用。我同意先看過機器翻譯的譯文後,思考上可能被機翻的譯文綁住。但是,重點也許就在這裡。如果看過機翻譯文後覺得思考受限,這時更該繼續思考的也許不是是否該用機器翻譯,而是是否要精進母語寫作。

有一位出版社編輯和我說,他希望譯者可以把《古文觀止》、金庸、白先勇、張愛玲等任何著作好好讀過幾遍,這樣譯稿就不會不通順或詞窮。我知道這種要求比較高,也不是所有譯者都認為現實上可行,但精進母語寫作能力確實是所有文字工作者都應持續努力的方向,也是我認為真正能讓我們和機器翻譯區隔、差異化的方法之一。

所以,書籍譯者會不會機器翻譯呢?就我所知,給大眾讀的書籍因為內容和技術文件很不一樣,機翻的效果不一定好,所以譯者不太會直接機翻。不過,如果遇到原文比較難的句子,有些譯者的確會用機器翻譯協助理解原文。我沒有特別鼓勵或不鼓勵使用機器翻譯,但我認為當科技越來越方便好用,人自然有很強的誘因使用它,我們和人性對抗的企圖也終究會失敗。我們現在都知道了,遇到看黃色書刊的小朋友,最好的處理方式是教他正確的性知識,讓他有能力判斷對錯,而不是禁止他接觸。面對機器翻譯,我的看法也是同樣的道理。

不知道你是否喜歡我的此次提問的回覆?若你想問我問題,歡迎使用 Termsoup 匿名提問箱,我將盡量回覆你。😊


關於作者
我是 Termsoup 創辦人 Joanne。Termsoup 是給專業譯者使用的軟體,協助譯者翻譯得更有效率。如果你還沒有用過相關軟體,或你用過 Trados、Memoq 等軟體但覺得太複雜,歡迎你試用我開發的軟體。身為譯者和網頁設計師,我最大的心願是讓譯者更輕鬆、愉快完成手上的任務。
翻譯 軟體

Author

Joanne Chou

Joanne is a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or, a UI/UX designer, and the co-founder of Terms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