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投履歷,寄提案書更有用
如果你想應徵書籍翻譯,尤其如果你是沒有任何書籍譯作的譯者,我的建議是與其寄履歷表到出版社,不如主動推薦你想翻譯的書給它們。推薦時記得附上你的提案書(說明為何這本書值得出版),以及你已經試譯的部分譯文。
為什麼投履歷給出版社的表效果不佳,因為出版社大多透過熟人找譯者,投履歷表若缺乏熟人背書,投了也幾乎是白投。所以有心想翻譯書籍的人,我不建議只用履歷表。
我們來做個思想實驗:想像你是每天都很忙碌的出版社編輯,就在你喘息片刻時收到譯者A認真寫的履歷表,同時還收到譯者B認真寫的提案書與試譯文。請問這兩個人比起來,你會想先讀哪一封信?我在先前的文章提過,客戶之所以對你有興趣是因為你能提供他「價值」。那麼,一份履歷表和一份含試譯文的提案書,你覺得哪一個對出版社更有價值?
答案很明顯:提案書的價值更高。
為什麼提案書更有用?
用行銷的話來說,提案書比履歷表更個人化,更屬於為出版社(客戶)量身打造的內容。請想一想,什麼樣的內容你收到就想趕快丟掉,或根本不想收到?我想大家的直覺反應是廣告。沒錯,就是廣告,但究竟廣告裡有什麼東西讓你這麼討厭它?
答案是:無差異化。
但如果你寄給出版社一封近乎客製化的提案書,收到這封信的「體驗」便完全不是收到履歷表可以比擬的。這裡我說「近乎」是因為你可以把同一份提案書寄給其他相似的出版社,但大抵不過幾家,所以仍是高度客製化的訊息。
我不是要鼓吹大家不要寄履歷表,也不是要大家都要試這個方法。我要說的是如果你想在一群競爭者中讓客戶記得你,那麼不管你要做什麼,請時時刻刻謹記【打造個人化體驗】這個真諦。如果你能在履歷表上做到這一點,履歷表依然是很好的工具!
這樣做風險很高?
前年我第一次在講座和譯者分享這個方法時,有一位譯者很不以為然。她認為,譯者平日要翻譯和找案源已經很累了,沒有幾個人負擔得起在不確定有沒有報酬的情況下就幫書寫提案、做研究,甚至先無償試譯一部分。我覺得她的疑慮很好,讓我有機會和大家更具體說明我對整件事的看法。
1. 【對領域的熟悉度】我對推薦的書的領域相對熟悉,猜測讀者會喜歡那本書,應該不至於沒有任何出版社願意出版;
3. 【控制試譯字數】我只翻譯一萬字。一萬看似不少但因為我翻得很開心,是在不知不覺就翻到這個字數,回神後才煞車停下來。但我在網路上看到以前用過類似方式的譯者,幾乎把整本書都翻完才找出版社,這樣做風險太大了;
5. 【聯繫作者】把提案書和試譯文寄給出版社之前我先聯繫作者,請他確定版權售出後向出版社推薦我當譯者。這部分的重要性一樣請見〈如何成為鍾愛之書的譯者(上)〉。
最後沒人買單怎麼辦?
【當時的看法】我不是在工作,而是在為我心愛的書心甘情願做這些,我在做的過程中就非常開心,我已經有所得了,如果推薦成功那是多賺的。這不是阿Q精神,而是我的人生哲學。
我最近得知一位專門翻譯技術文件的自由譯者,已在 Google 下廣告開發新客戶多年。下廣告本身沒什麼稀罕,但我是第一次聽到個人譯者用這種「投資行為」來開發客戶,所以頗為意外。我問他廣告預算多少,他說現在降低一點,因為客戶太多顧不來。雖然他已和幾個好友組成團隊消化案量,但還是有點「吃太撐」。即使如此,「獲取新客戶是永遠必要的」他說,因為你再怎麼服務好客戶,客戶都會有一定的流失比率。如果是奧客,你還巴不得他趕快走!
要點
2. 控制好風險,然後勇敢嘗試一些投資吧!投資有大有小,可以從小的開始。如果缺錢,也可以從不花錢的開始投資,例如時間。
後記
可能有人認得到書籍翻譯的機會沒什麼,但對一個新手譯者來說確實是件大事。此外,我認識許多專門翻譯書籍的譯者認為翻書的樂趣很多,可以對一個主題有相對完整且深入的理解,這通常是翻譯文件比較難得到的體驗。
至於稿費是不是比較低,我個人認為不見得。除了書籍翻譯以譯文字數計價之外,我對於收入的看法是除了稿費高低之外,還要看獲取案件的成本。很多譯書的譯者和出版社的關係十分穩定,因為他們在出版社中已經有「品牌」了,所以不少人其實不太需要擔心案源,因為出版社也都想和固定譯者搭配。但是和譯者獲取新客戶一樣,長期來說出版社也需要獲取新譯者,確保書可以順利翻譯。
我是 Termsoup 創辦人 Joanne。Termsoup 是給專業譯者使用的軟體,協助譯者翻譯得更有效率。如果你還沒有用過相關軟體,或你用過 Trados、Memoq 等軟體但覺得太複雜,歡迎你試用我開發的軟體。身為譯者和網頁設計師,我最大的心願是讓譯者更輕鬆、愉快完成手上的任務。